跳到主要內容

旅行途中 On The Road|玻璃屋山國家公園 Glass House Mountain|走進Gubbi Gubbi族的傳說裡。

在回台灣的前幾個禮拜,開始找起還有哪些地方能去,才找到了陽光海岸 Sunshine Coast的玻璃屋山 Glass House Mountain。

在澳洲看過絕世海景就突然懷念起山,心心念念的想要去看看山,才會在交通票開始打折的星期四午後,下了課就往北跑,獨自一人到玻璃屋山 Glass House Mountain登山。


玻璃屋山國家公園 Glass House Mountain 

玻璃屋山 Glass House Mountain位於陽光海岸 Sunshine Coast內陸,建立於1994年,是澳洲眾多國家公園之一,而恩崗崗山 Ngungun Mountain便是這座國家公園內的群山之一,與汀伯喀山 Tibrogargan Mountain是群山中唯二可以攀登的山

不同於台灣幾乎是連綿的山巒,玻璃屋山國家公園共有13座山分別聳立在平地上,從山頂往下看,能看到平原上一座一座隆起的山彼此互不相連,在Gubbi Gubbi族的傳說裡,山群裡的每座山都來自於一個大家庭,每座山都有自己的角色與性格。

玻璃屋山國家公園內聳立的山峰約形成於2600-2700 萬年前,由東澳大利亞熱點地區*的火山熔岩冷卻後成型,山峰的核心為熔岩快速冷卻形成的鈉閃鹼流岩Comendite*石柱,質地堅硬,而周圍較軟的岩石在隨後的時間裡被侵蝕,而形成火山栓地貌,而恩崗崗山Mt.Ngungun山壁可見垂直柱狀節理,由淺成岩組成,是種位於地殼中淺深度的侵入岩,礦物具有中等結晶粒度,具有介於火山岩和深成岩之間的斑岩紋理。

18世紀時,英國海軍詹姆斯.庫克船長將此命名為玻璃屋山,在平原上隆起的山形,像他家鄉Yorkshire的玻璃窯似的。

*熱點地區在地質學上是指地球表面長期歷經活躍的火山活動的地區。
*鈉閃鹼流岩Comendite為過鹼性岩石,是指缺乏鋁的火成岩

交通方式🚗

從羅馬街 Roma Street站坐上布里斯本 Brisbane往楠伯 Nambour的火車上,一路往北,在玻璃屋山站下車,再沿著 Coonowrin Rd走到Fullertons Rd,在往山上走的過程中可以看到Mt Ngungun Hiking 的步道入口。

出發吧!登上恩崗崗山 Mt Ngungun

決定到恩崗崗山 Mt Ngungun登山前,我在Google搜尋著相關資訊,英文的評論網中提到:「恩崗崗山是個可以帶小孩一同前往的輕鬆健行路線。」,但由於查不到太多中文的資訊,直到走在Hiking Trail的途中都還是擔心得要命。

出發那天,在市區的IGA買好了簡單的糧食與飲料,也準備了水,趕在登山之前先解決了午餐。第一次的北行比起往南更多了點緊張,大概是對於目的地的不安感作祟。怕在山邊會沒有網路,還提前查好了路線。

受限於交通工具,能去的地方也不多,才選擇了了距離火車站最近的恩崗崗山 Mt Ngungun。

從玻璃屋山站到恩崗崗山 Mt Ngungun大約2公里的路程,走路約半個小時,路過了小鎮後再往山腰上走,陽光曬著靜好歲月。

Mt Ngungun Hiking Trail入口跟台灣人心目中的親子步道有些不同,甚至看起來有些荒涼,一路上也不是那種修繕完善的階梯步道而是帶有雨後濕潤的泥土味的坡道,如南投老家那些無人聞問的山坡地。

我在入口猶豫了一下,看著杳無人煙的登山小徑入口,躊躇著要不要往上爬,但抱持著「現在回頭太虧了,不如爬一點點看看」的心態往前,要不要回頭的是非題不斷在爬山中途猶豫不決,一個人徒步走了好段時間終於遇上山友,是非題的選擇終於堅定指向繼續往前,我問了問還有多久才能到達山頂,山友笑著說路程大概還有一半,然後快速的超向上爬,分別前還回頭鼓勵了看起來疲憊不堪的我,看著他們健步如飛的模樣,我在心裡暗自嘲笑起才爬了一半就已氣喘吁吁的自己。

登山途中曾在心裡暗自腹徘自己為何要大老遠地跑來讓自己累到不行,還只穿了帆布鞋就想上山,「幹嘛要這樣為難自己」這樣的想法不停地出現,但一站在山頂上,廣闊的視野讓踩在泥濘上時的緊張與不安瞬間一掃而去,這個不過253公尺高的小山,能一覽周邊的住家與田園,還有各自分別聳立在平地上的山峰。







分享Gubbi Gubbi族的傳說故事

昆士蘭幅員廣大,擁有許多驚豔世界的自然美景,從北方的大堡礁到南方的黃金海岸,昆士蘭的沿海各有特色,還坐擁世界前三大沙島,在之中,玻璃屋山顯得樸素而不起眼,也絕不是觀光客會遠道而來的風景區,但周邊小鎮的歲月靜好,卻深深吸引著我,探訪的過程中還因此了解了這山群的故事。

居住在陽光海岸內陸地區的Gubbi Gubbi族,是澳洲當地的原住民之一,其名意義為「不」,與玻璃屋山國家公園的傳說故事息息相關。

在Gubbi Gubbi族的傳說故事裡,這些山都來自於同一個大家庭,並擁有各自的角色與性格,名字也極具有人性。

汀伯喀登山是山群中的大家長,而畢爾瓦為其妻子,其餘山群都是他倆的孩子,算得上子孫滿堂。

有天,當汀伯喀登望向海洋,發現海平面上升了許多,認為這是洪水襲擊的前兆,可他的妻子畢爾瓦有孕在身,無法獨自奔波逃難。於是他叫來長子庫諾林,將畢爾瓦託付給他,自己再去通知其他較為年幼的子女。

可一轉頭,汀伯喀登卻發現庫諾林丟下母親自行逃跑,盛怒之下,汀伯喀登拿起nulla nulla(原住民的狩獵棒)追了上去,使得庫諾林的脖子脫臼,至今仍呈現傾斜的狀態。

當洪水退去,庫諾林因為對自己的行為而感到羞愧,接連拜訪了汀伯喀登、畢爾瓦與其他兄弟姊妹,但他們沒有原諒庫諾林,反而因羞憤而不斷哭泣,形成了流經玻璃屋山區域數個涓涓細流,而汀伯喀登更是面朝海洋,背對著庫諾林,不願見他。

雖然是傳說故事,這個大家庭卻沒能擁有傳說中的神力,他們會害怕、會憤怒、會羞愧,還得為了洪水而逃亡,可也因此更貼近真實的人性,也讓玻璃屋山國家公園更具魅力。


與登山客對話

在Mt Ngungun的山頂遇上了出遊的學生團,學生們很可愛但又有點聒噪,剛爬完山,一個個都大汗淋漓,裝扮專業的模樣讓一身休閒的自己顯得突兀。

「你從哪來的?」跟其中一個領隊聊了一會天,被問起從何而來。
「從台灣來的」

隨後又被問起住在哪裡,說是布里斯本,然後領隊熱心地介紹山頂的風景,還指了指遠方,說看得到一點布里斯本。

「再往前一點可以看到360度的風景,非常漂亮。」

儘管領隊不斷地推薦著至高點的風景甚美,但岩石路崎嶇風又大,穿著帆布鞋就去登山的我,實在是不敢再往前。




比爾包恩 Beerburrum站與玻璃屋山 Glass House Mountain站附近的小鎮,都給人一種平靜安穩的感覺,像是不受世事所染般遺世獨立的現世安穩的感覺。




In to the woods,拜訪森林與搭便車奇遇

在往恩崗崗山 Mt Ngungun登山的火車上,看到一座森林,是片細長的杉木林,心裡想著拍照一定很漂亮,而後又在網上翻到一張照片,才在隔了一周後再搭上往北的火車。

第二次往北,面對未知的目的地,我仍然怕得要命。

從比爾包恩 Beerburrum站下車,往森林區大概15分鐘,一路上都是樹林,除了幾台呼嘯而過的車外,空無一人,往前走了一小段路,終於找到了可以通往森林的岔路,卻找不著那張照片裡的風景,最後只匆匆地拍下了森林就返程。

一個人徒步走在山林間,也許看著奇怪,沒多久便遇上陌生人問候。

「你要去哪裡?怎麼一個人走在路上。」
「火車站,我來這邊拍照的。」
「要上車嗎?我載你去。」

雖然到火車站十多分鐘的路程,對擅長走路的台北人來說只不過是小菜一碟,但當下也不知是哪來的勇氣,就搭上了便車往火車站,原以為會回到鄰近的比爾包恩 Beerburrum站,後來意外到了前一站艾林芭 Elimbah站。

載我一程的是一個在卡布丘 Caboolture工作的澳洲姐姐,人很親切,一面招呼著我上車,一面念叨著要我不要太相信人,世界上壞人很多,還介紹了許多漂亮的景點。

小貨車上,風透過窗戶吹來,兩旁是異國風情的樹林,一時之間讓人有種不真實感。

而那一天的巧遇也沒有因我安全回到火車站而結束…

在等火車時遇到台灣女生艾琳,說著一口熟悉語調的中文問我是不是台灣人。
艾琳在卡布丘 Caboolture的農場打工渡假,平常五點左右就得起床採草莓,而後在午時的三點左右結束一天的工作,以件記價的工作,一天大概能有AU$100收入,休假時會跟著一起工作的朋友們在附近的籃球場打球,原本要去City找朋友的,搭錯了方向才到了這個火車班次少少的小站,而車次一等就是將近一小時。
我與艾琳一路上聊著,聊在台灣的生活也聊布里斯本,到了市區才道別,還有種他鄉遇故知的奇妙感觸。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釜山這座城 The Busan City|童話系紅白燈塔|到小漁村放空,許日常一片靜好歲月。青沙浦 청사포

釜山這座城 釜山這座城,承載了我太多的喜歡,頻繁的出現在我與朋友們間的對談,數數有好感的藝人,真摯爽朗的釜山少年似乎都要成為我理想型的條件。 於是、忽地就想來看看,這座城究竟是吹著什麼樣的風、曬著什麼樣的陽光,才剛好孕育出這些我喜歡的模樣。 青沙浦 청사포,純樸小漁村的溫柔時光 初見青沙浦,第一眼還不驚豔,除去那兩個隔著海水相望的紅白燈塔與周邊設計新穎的咖啡館外,青沙浦只是個樸實的漁港,沒有柔軟的白沙灘或熱鬧的港灣大船,但他的迷人卻在幾瞬以後迅速地滲透進每一個細胞裡。 青沙浦的一切都太現世安穩,像是每一寸光陰都被拉長後打上柔光,一幀幀畫面都像是步調緩慢的日系電影,靜謐小漁村的氛圍好適合貓咪打盹,不慍不火的秋陽照得人也昏昏欲睡,待著就不想走。 Info: http://www.haeundae.go.kr/index.do **青沙浦原名「青蛇浦」因一段愛情故事而得名,故事裡丈夫因捕魚時失足落海而亡,妻子無法接受事實,仍每日等在海邊,龍王有感於妻子的深情,派出青蛇指引妻子至龍宮與丈夫團聚,此地因而被稱為青蛇浦。後人因認為以「青蛇」為名不吉利,遂將地名改作青沙浦。 交通方式🚗 青沙浦是海雲台邊上的一個小漁村,距離海雲台海邊車程大約10分鐘就能到達,計程車資約在5000韓圜上下,大眾運輸的話可以搭乘地鐵到萇山站再轉搭往返海雲台與青沙浦的綠色社區巴士海雲台區(해운대구2)。 青沙浦天空步道 青沙浦的海岸線,最出名的便是青沙浦天空步道,可以遠望不遠處的松亭海水浴場與周邊礁石,稱不上壯麗,但特別閒適舒服,吹吹海風像是就能吹掉一身包袱。 走進天空步道需要穿上鞋套、不能帶飲料,門口的地方有印章跟印泥,強烈滿足了收集控的喜好。 青沙浦周邊的海產豐富,又有特殊的礁石地形,因此聚集了許多釣客,等待著海裡的驚喜。 一幀偶然的日常風景|海岸線上的校外活動 集章處的欄杆向下望是尾浦鐵道,在準備離開天空步道那會,有個幼兒園老師帶著一群孩子從眼前經過,小孩兒或跑或走將隊伍拖的老長,老師帶著隊伍時走時停,等待脫隊的孩子們奔跑跟上。 海岸線上的校外教學與海岸、鐵軌就成了一幅風景,畫滿了療癒。 這樣的日子最好,也無憂也無慮。 雙胞胎紅白燈塔 紅白燈塔分別矗立在兩道堤防上,隔著一道海灣相望,造型稱不上特別但有...

快閃沖繩 Okinawa Flash Trip|民以食為天|過客匆匆也不忘記吃飯,嚐一嚐沖繩餐桌上的混血美食

在沖繩的時間很短,沒來得及吃幾頓飯,卻在匆匆幾頓飯間察覺,距離本島甚遠並成被美國佔領的沖繩餐桌,有許多烙印著美軍風格的飲食文化… 和牛亭 金城 那覇松山店(焼肉金城) 吃一頓和牛燒肉是我到沖繩的目的之一,當為父殷切地獻出要幫我出機票錢的利多時,我是這樣回的:「不用幫我出機票錢,請我吃一頓和牛大餐吧。」 於是,在出發前唯一定好的行程是在周六的夜晚來一頓燒肉。 西元五世紀,佛教傳入日本,虔誠的日本人因教義影響而開始有了素食主義傾向,而至飛鳥時代的西元675年起,天武天皇頒布《肉食禁止令》,宣布莫食牛、馬、犬、猿、雞之肉,一則尊重信仰、二則以保護具有經濟效益之動物,因此日本開始了長達十二世紀的半素食時代,只吃素吃魚並發展出多元化的魚類料理,直到西元1853年黑船來航、日本結束鎖國,西洋料理飄洋過海傳入日本,明治維新後的1872年,明治天皇頒布《肉食解禁令》,日本才能合法的食用禁令中的五種家禽家畜。 雖然在戰亂的時代裡禁令並不被偏遠地方的民眾遵守,好比熊本在戰國時代發展出食用馬肉的飲食文化,牛肉料理卻紮紮實實的發展在禁令解除後的19、20世紀並在日後成為日本飲食文化的特色之一。 根據記錄,在西元前的鎌倉時代日本便有「牛」,當時作為耕種、搬運重物的幫手被飼養,而如今老饕津津樂道的食用牛「和牛」則是在20世紀才傳入日本,為日本本地牛與外來種交配育種,並建立嚴謹的肉品分級制度,利用精肉率分成A~C等,並以數字代表油花分佈等級,最高級的便是廣為人知的A5和牛。 和牛亭金城主打沖繩著名的石垣牛,盛產於包含石垣島在內的八重山諸島,因南方的氣侯溫暖,畜牧業盛行,石垣牛亦是日本和牛界的大熱品項,和牛亭金城為ゆいまーる牧場直營,使用的肉品由石垣島直送,提供A4、A5等級的和牛,我們點了¥12000的石垣牛家庭拼盤與兩份¥1880的石垣牛厚切牛舌,用一個人大約1700台幣的費用享受了不是吃到飽的肉肉自由,飽到可以外帶兩盒肉回飯店繼續當宵夜,而這其中最讓人驚豔的便是厚切的牛舌,終於感受到饕客形容中的脆口,直到回到台灣仍意猶未盡,還有外帶的那塊和牛牛排,即使冷掉仍然美味。 鳥と玉の専門店 鳥玉 在沖繩的第一天,背著大包小包的行李從中央郵便所走到県政廳附近的Hostel的途中偶遇了 鳥と玉の専門店 鳥玉 ,以雞蛋料理作為主打,選用當地牧場生產的新鮮雞蛋,在最適合品嚐的黃金時段烹調,是沖繩本地有名的連...

談談《閃亮的西瓜》|只有當下的青春|什麼是「CODA」?|人生萬歲 Viva la vida與芙烈達·卡蘿 Frida Kahlo

「每個人都是自己生命旅程的過客。不管你身在何處,進行著何種跋涉、執著於何種理想,在生命停息之前,你都走在無限風景的旅途中。」 ──傑克·凱魯亞克(Jack Kerouac),《在路上 On The Road》 只有當下的青春,轟轟烈烈的偏執與狂傲 那是最好也最壞的世代,走過戰後重建的幾十年,而金融風暴還要三年才會到來,起飛的經濟讓社會洋溢著希望的氛圍,開啟未來席捲全球的韓流的第一代KPOP接連出道,音樂與青春是當代青少年們的全部。 《閃亮的西瓜》裡的CODA少年在與爸爸爭執後,因神祕的樂器行而回到爸爸的青春時代,發現爸爸在成為父親前也曾是少年,更甚是狂傲又魯莽的中二病少年。 就是那一種看了會覺得「啊!這不正是我最討厭的正義笨蛋嗎?總因為不問後果的衝勁而把自己搞進風暴裡的莽撞少年。」 面對聽得到、能說話的爸爸,他發現自己對父母的了解甚少,原來爸爸並非先天失聰,而是在學生時期才意外失聰,而爸爸口口聲聲的初戀也並非媽媽,而是人人景仰的校園女神,為了追女神而組建樂團,骨子裡與自己對音樂有著相同的基因,一樣也被音樂吸引。 他誓言要在過去改變爸爸失聰的未來,並避免父親成功追到女神而最終沒有與媽媽結婚,他走入年輕的父母的生活裡,用自己的方式替年輕的父母解除危機,而直到劇情走入尾聲,恩傑終於了解到父母並非一開始就是父母的模樣,他們也曾跌倒、曾橫衝直撞,也曾有過苦澀的青春,並在意外和悲傷中站起後才終於成為能扛起兩個孩子的大人與自己心目中的模樣。 當時作為孩子曾鄙視大人的世故,暗暗決定不要成為那樣的大人,卻最終在成長路上成為做事瞻前顧後的大人,曾經的偏執與狂傲在時光的洪水裡被磨去,堅硬的稜角成了平滑的鵝卵石。 時間張牙舞爪,轉瞬之間我們已不再年輕,但誰不是這樣,曾經是少年,橫衝直撞的魯莽看來荒唐,只為了那一句不負青春。 什麼是「CODA」? 《閃亮的西瓜》的主角是一位CODA少年-河恩傑,家庭裡除了自己都是聽障人士,他從小被賦予跟有聲世界溝通與照顧哥哥的責任,也因此比同齡人更加懂事早慧 在追《閃亮的西瓜》的同時,恰好獨立媒體報導者的Podcast推出了針對CODA的訪談,意外的發現,或許《閃亮的西瓜》的靈感來源也是2021年獲得奧斯卡最佳影片的《樂動心旋律》,同樣是家裡唯一能聽的見聲音的健聽人士,恩傑跟電影的女主角一樣習慣以家人為重,在需要跟外界溝通的時候隨Call隨到,家庭是他最重要...

理想的下午|歷史紋理中的陽明山美軍宿舍群|一個映著明媚陽光的異國風午後

2025年的開始有點不順心,才跨個年,前一年順風順水的好日子嘎然而止,工作上立馬迎來的挑戰讓人心煩,像是平穩的道路上長出了微小的荊棘,途經時被扎出細小的傷痕,不太痛卻也難以忽視,於是我一時腦熱買下了新相機,讓微小荊棘的道路開一朵玫瑰,也更有動力在休假日裡踏出家門。 歷史紋理中的陽明山美軍宿舍群|一個映著明媚陽光的異國風午後 陽明山國家公園是距離首都圈最近的國家公園,說遠不遠也絕對稱不上是近,但想在擁擠的城市中來一場逃亡,它是絕佳的選項之一,這點在1950年代的美援時期便如是。 1950年代,二戰剛結束幾年,主戰場歐洲與日本累積了累累傷痕,戰時的傷口還在緩慢癒合,同一時間美國趁勢崛起,日益壯大的美軍為了防止敵勢擴張,派遣美軍駐紮海外,而台灣則開啟歷史課本所謂的「美援時期」。 為了給駐紮的美軍一個適當的環境,美軍顧問團與外交部在陽明山山腰的山仔后地區興建了美軍宿舍,供予軍階較高的軍官攜家帶眷入住,直到1979年與美國斷交,美軍宿舍區的房屋逐漸廢棄、閒置,經歷了多次非廢存與開發危機後,於2007年被列作市定歷史建築及文化景觀,而今的美軍宿舍群部分區域出租給業者,將歷經歲月的老房打造成一個理想鄉。 在這資訊爆炸的快節奏世代,被台北步履匆匆與在新竹科技業工作的快狠準磨耗得身心俱疲的日子裡,擁有這樣一個百無聊賴的午後,陽光灑在每一幢屋房都有的庭院裡,無所事事地曬曬太陽就無比幸福。 變身成美國渡假村的就美軍宿舍,每一幢屋房都有庭園可以曬太陽,園區轉角有處兒童遊戲區是比庭院更大一片的草坪,內部是四間包含雙人床或兩張單人床的房間、客廳與開放式廚房。 整個園區是濃厚的懷舊異國感,像是走進舊時空中。

李.西餐廳 Café’ de M&L|到南崁人家喻戶曉的老牌西餐廳,品嚐俄羅斯特色料理|南崁美食

  李.西餐廳 Café’ de M&L|不可錯過的特色俄羅斯料理 李・西餐廳Café’ de M&L,是我與男友差點分手又復合後約會的第一家餐廳,位於蘆竹區公所附近的南崁路上,是間營業超過30年的老牌西餐廳,地處於南崁最熱鬧的地區,在招牌林立的街市裡,李・西餐廳沒有招牌的低調門面,可能因為沒有特意尋找而錯過。 然這樣低調的門面並沒有讓李・西餐廳就此門可羅雀,反倒是在南崁地區像是人盡皆知,甚至也有其他地區的桃園人慕名而來。 開在長榮航空公司附近的李・西餐廳Café’ de M&L在南崁還未熱烈發展之初便是機師與空姐停泊休憩的餐廳,常有外籍的機師造訪並熱情傳授老闆獨特的家鄉味,李・西餐廳Café’ de M&L的菜單中因此寫滿了來自各國的特色料理,這是一種戶利共生,異鄉人得以在落地時不費力地淺嚐家鄉味,開在本地的餐廳也因此擁有了橫跨各國的特色料理。 【Info】 李.西餐廳 Café’ de M&L 地址:桃園市蘆竹區南崁路192號 營業時間:周一-二、周四-日:11:30-15:00、17:30-21:00 電話:(03)352-7369 基輔炸雞 李・西餐廳的招牌菜之一,幾乎到訪的來客皆會點上一道。 基輔炸雞是道俄羅斯料理,在蘇聯時期曾是道風靡一時的酒店名菜,相傳源自於法國,後由俄羅斯廚師改良而成,俄文原文котлетапо-киевски,指的是「基輔風的雞肉排」,是以雞肉拍打為肉排後包裹奶油、黑胡椒、蒜片…等香料,再裹上麵包粉與蛋液作麵衣後油炸。 李・西餐廳的基輔炸雞,以特製的香料、檸檬汁與奶油填充雞肉,將油炸的過程中流出的雞汁鎖在其中,一刀切下便會流出濃郁的餡料,再以流出的餡料做斟醬,沾附在雞肉上食用,並搭上滑順的薯泥作為主食。 總匯三明治 除了義式料理與排餐外,李・西餐廳也提供輕食的選項,其中以總匯三明治最為澎湃。 李・西餐廳的總匯三明治以煎牛肉、生菜沙拉、起司、煎蛋、雞肉作為夾餡。 總匯三明治的調味偏重口,有濃郁的沙拉醬,其中煎牛肉的熟度得宜,肉質也鮮嫩,但整體來說不是清爽的輕食料理,比較適合喜歡重口味與漢堡的人。 烤脆皮雞腿及加州炒飯 擁有十分白話的名字的這道料理是以炸烤雞腿排佐以香料,再搭上以青椒、紅椒拌炒、清爽的加州炒飯,整體來說算是中規中矩,雞腿排雖肉汁四溢,但有基輔炸雞在前,似乎就顯得相形失色了。...

旅居周記 Travel Diary|那些我在布里斯本語言學校念書的日子裡

我在最明媚的日子到訪澳洲,很幸運地沒有遇上熱浪… 我愛布里斯本,愛他明媚的藍天、旖旎的春風、布里斯本河岸風光、Casino廣場前的咖啡館…,但這份愛很奢侈,在那裡,不用工作只需要恣意探索,說是換個地方生活,但終究還是旅人,只是放慢了腳步。 朋友驚訝我在澳洲的三個月沒去過雪梨… 「因為我得上課。」我說,三個月的時間太短,沒有夠長的假期可以遠行。 在布里斯本的日子裡,念語言學校讓我少了能長途旅行的機會,卻也讓我有機會遇上來自世界各國的旅人,因為不同的原因而來到這裡… 在這裡,我與日本女孩們一起逛街吃飯,一起在Queen's Day前夕在Casino前排隊等待免費派送的冰淇淋。 「要不要去吃冰淇淋?」某一個中午下課的日子裡,爽朗的日本女孩Yuna這樣問,我計算著這周的生活費還沒超支,欣然地答應的邀約,那時的我還不知道,那幾天在Casino前的廣場都有免費派送的冰淇淋,甚至無須大排長龍就能取得。 我認識的日本女孩大概有兩種類型,來暑期旅行的傳統印象中溫婉甜美的日本系女生與大膽豪邁的歐美系獨旅女子,他們來自同一個國家,性格兩極,但一樣可愛。 在這裡,我第一次見識南美人的熱情,帥氣巴西男孩讓我第一次知道什麼是臉頰禮。 而法國女孩N在我要離開語言學校的前一天給了我一個大大的擁抱與吻。 我也曾好奇問過一面之緣的義大利女生,生長在亞洲人夢寐以求的文化與浪漫之國,擁有美景與藝術,是為了什麼讓她們也動身來到澳洲。 「因為義大利的冬天太冷了。」她說,在北方的寒冷冬季裡來到南半球避冬。 T,我的澳洲好夥伴 我在到達澳洲的第二個周二在語言學校認識T,一個來自故鄉的女孩。 認識T,大概是期待也不安的旅居生活的轉折,終於有人一起探索、一起生活,有個人可以分享。 T小我四歲,不過大二的年紀,休學了一年到澳洲Working Holiday。 在剛認識的那個周五,我與T一起坐在美術館廣場前的長椅上等待參加晚上的Party,邊查著Translink,想找到往Gold Coast的路,突然發現Surfers Paradise其實比想像中要來的近一些,不過是當天來回也可以的距離。 在搬離City前的幾天,我陪著預計要開始打工度假的T找房,從鄰近市區的Kangaroo Point開始到需要搭轉一次車的Sunny Bank。 在模糊的印象中,Sunny Bank的合租屋裡,住了幾個也來自台灣的大男孩...